两校共研同成长,九科齐发耕课堂——我校学科教学专家团队应邀麻章一中上课送研
4月14日,应湛江市麻章区麻章第一中学的邀请,我校省市名师工作室“联研共同体”和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学校等项目核心成员组成的学科教学专家团队上示范课,并分享教研经验。
团队共17人,包括9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0个省市名师工作室(广东省杨昌彪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蒋承国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王晓敏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龙永忠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刘峥嵘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李文送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钟育全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黄剑涛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孙霖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夏姣名教师工作室),由学校副校长、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蒋承国带队。
学校语文教师詹林鸶、数学教师李翔、英语教师梁嘉欣、政治教师李爱红、历史教师杨汉坤、地理教师赵晓明、物理教师董宇龙、生物教师梁宇云,以及夏姣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吴川市第四中学的化学教师陈燕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级给学生进行了授课。课后,蒋承国、龙永忠、刘峥嵘、钟育全、李文送、孙霖、夏姣、黄美娜等人参加了评课、分享备考经验和学科建设等。
詹林鸶老师《因题制“宜”,依文答题——小说主观题探究》
詹老师这节课能够契合新高考背景下“无情境,不入题”的命题特点,带领学生去了解文学类文本主观探究题的命题特点,从而针对这一命题特点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带领学生解读《江上》这一篇高考题,从“入境”“据文”“表达”这三个步骤入手,层层剖析,带领学生一步步解读,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后期备考中,学生在审题方面往往容易犯迷糊,詹老师强调的这个审清任务,关联情境,恰好能解决学生当下的这个问题。
李翔老师《全概率事件》
李老师的课主要体现两个“新”:一是设计立意新。通过创设情境串联计数原理、条件概率等知识,体现出大单元设计理念,视角新。李老师精心设置问题链,以问题驱动学生认知,让学生在做中学,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教学设计蕴含巧思,既小巧别致,又高效深广。教师通过“形成全概率公式初步印象→建立全概率公式示意图和思想方法→全概率公式的直观理解→全概率公式应用”的思路步步推进,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以齐答、个别回答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学会了全概率公式这一必备知识,发展了数学运算的关键能力,培养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二是教育理念新。在课堂中,李老师充分保护学生求知欲,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耐心倾听,并由衷给予肯定;同时大胆以学生疑惑问题为基引发学生质疑、思问、释疑,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从失败到成功,从迷茫到清晰,从中感受数学思维的神奇。这样的课,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彰显了师者的教学智慧。
梁嘉欣老师《读后续写——如何进行情节构建》
梁老师的课围绕英语新课标对于读后续写的能力要求和具体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紧凑,以介绍贯穿全文的“Geography Bee”(世界地理学术挑战)导入课程,然后借助“Plot Mountain”(故事山理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脉络,抓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确定本文关于“诚实至上”的主题,弘扬正能量,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本课最大的亮点是梁老师借助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汉堡包形象,通俗易懂地解释了续写中情节构建的技巧(主情节+细节描写),最后通过自评与小组互评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习得写作技巧。整节课基于学生活动观,培养学生由读到写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读写续写的写作激情。学生反响积极,教学效果好,是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
李爱红老师《权利保障,于法有据》
李老师这节课是一节非常精彩的示范引领课。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用“动物园游客喂食棕熊食指被咬断和小区女士被邻居狗咬伤”的两个案例导入,提出法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讨法律问题的兴趣。整节课李老师充分利用大量的案例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如何判定法律责任,合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李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如何学”的主体地位和“老师如何教”的主导地位,整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很高,学生的学习达成度效果明显,是一节实用、高效的政治法律课堂。
杨汉坤老师《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治理》
杨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需要整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整本教材,内容跨度大、知识还比较碎片化,执教难度系数非常大。面对考验,杨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晋书》和魏源《武圣纪》史料里的关键词,让学生明白了“为政贵在因时制宜”的道理,紧接着引导学生确立本课的主题“因时制宜者胜”,这样不仅润物细无声地导入了二轮复习课,解锁了为政之道的密码,还培养了学生科学复习的自信心。接着杨老师从“抓主干、抓命题”两个维度对准课标要求,指向高考趋势,删繁就简,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并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分析、归纳总结选择题和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杨老师还特别关心学习不自信的学生,善于挖掘他们的学习需要。学生们一边学一边用且解答正确,学生的眼神越发明亮,课堂学习氛围越发愉悦、浓厚。
赵晓明老师《服务业区位因素》
赵老师这节课的主题为《服务业的区位因素》,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一是重视问题教学。赵老师通过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身边的星巴克为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加强地理实践的培养。课堂中,赵老师通过身边具体的服务业布局,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服务业内涵、作用及特点等的理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三是深化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学中,赵老师充分应用了百度地图、视频、AV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赵老师整个课堂轻松活泼、环节流畅,用麻章一中听课老师的话说:这是一节“可爱有趣的课堂”。
董宇龙老师《气体实验定律应用》
董老师的教态自然,和气悦人,迅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语言流畅,节奏性强,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调控能力强,灵活根据学生的回答正确引导,启迪学生思维和方法,突破重难点;整节课展示了一位年轻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课堂结构严谨,精彩纷呈。这节课是一轮复习课,采用的是归纳式复习法,从2023年广州一模乒乓球踩瘪后加热恢复的情境出发,归纳对此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复习气体状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延伸到常考的三种模型(液柱模型、活塞模型、充放气模型 ),然后抓住液柱模型的气体压强分析这一难点进行突破,最后回归问题情境,分析洗衣机水位与气体压强的关系,引导学生应用物理模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课堂中,董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降低问题的梯度,把解决问题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反馈出学生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性。如在乒乓球踩瘪后加热恢复这一题讲解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踩瘪前、后和加热恢复的三种状态,从P、V、T的变与不变,让学生体会气体状态变化的基本过程,从而列方程求解。待改进之处:在液柱等压面法之后应拓展对液柱的受力分析,进而为对活塞受力分析做铺垫;加强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提升课堂的容量和效率,最好提前用导学案,针对学生疑点问题进行突破。
陈燕老师《乙烯的性质和结构》
陈老师的课,从生活情境导入,引入新课—认识典型有机物乙烯,通过碳骨架模型到乙烯性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模型,让学生掌握基于什么角度认识有机物,注意知识内在联系,以及渗透能力培养,注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课堂模式多样,如搭建球棍模型、实验演示、动画播放、视频等,侧重点清晰,环节紧扣,注意基础拓展,知识迁移。同时,教师对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实验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并对装置进行改进——物质性质检验与产物的检验,达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梁宇云《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
梁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以“抗虫棉”的培育为情境,提出转基因抗虫棉的操作步骤,教学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注重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归纳,问题层层递进,设计合理。教学语言简练且富有感染力,教态亲切大方,肢体语言恰到好处,让人如沐春风。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梁老师较好的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课标,回归教材,整合新旧教材,聚焦新教材的核心主干知识、抓主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了本节课教学目标,为深入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提供了很好参考。
蒋承国副校长在总结中说:“这次活动,从麻章一中的领导班子到师生,都高度重视。不仅做了周全、周到的安排和接待,而且全程认真参与,积极性很高。”最后,他代表学校对麻章一中的信任,以及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麻章一中校长梁保国指出,这次附中专家团队的上课送研,效果很好,深受师生欢迎,大家的评价很高,必将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必将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谱写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此外,还希望今后两校多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图文:省市名师工作室“联研共同体”
编辑:黄璀莹
初审:刘峥嵘
终审:蒋承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